DSC_0191.jpg DSC_0193.jpg DSC_0195.jpg  

冬日午後,幾個好友圍坐一起,泡茶打發時光。手裡拿的杯子與平常的青白瓷胚不同,個頭較普通茶杯大些,顏色十分厚重,杯內則呈現各種變幻顏色的五彩花紋。這樣的場景如今經常出現在泉州一些古董店裡。他們手持的這種樣式古樸的茶杯是南北宋年間,產於福建建陽窯的茶盞,業界稱之為建盞。“泉州已經有數百人熱衷於收藏宋代建盞,用千年茶杯喝茶的風氣日盛。”業界透露,建陽名窯斷代已有七八百年,所剩宋代茶杯越來越少,且不論其今後的收藏價值,就其實用性特點來說,也令很多人著迷。據悉,今年泉州將醞釀國內首個專業建盞交流平台,通過修補舊盞、新舊對比等方式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接觸使用千年茶具。

  建盞收藏國內正興起

  “國內真正興起建盞收藏熱的也就這​​兩年時間。色澤深沉,紋路獨特的茶盞。據了解,建盞是與茶相伴而生的。宋時無論是皇家,還是平民百姓都愛鬥茶,當時的茶葉以煮為主,鬥的是打茶沫打出來的泡沫色澤,茶色以白為上佳。當時的人們認為,黑色的茶碗更能明顯地看清茶葉色澤,於是位於福建境內建陽窯盛產的黑瓷茶盞,成為當時皇家和民間通用的茶器。建陽所在地盛產的黑陶土,含鐵量十分高,很適合煉製黑瓷茶碗。如今人們熟悉的紫砂壺等泡茶工具當時還未出現。受當時工藝限制,完美的成品率非常低,煉製過程的受熱不均,也令建盞最終呈現的色澤各有乾坤。“可以說每個茶碗都是孤品。”建盞的花紋主要有兔毫盞、鷓鴣斑(日本稱其油滴盞)​​,曜變盞系鷓鴣斑中的稀品,最為罕見。不過每個茶碗各自的紋路也都不一樣。當時禦供皇室的最佳建盞產於建陽一個叫水吉的地方,其中也有不少出口至日本。隨著茶道的東渡日本,建盞也成為日本收藏界的上品。如今,日本收藏的十大中國國寶當中,排名第二的便是南宋建盞“曜變天目茶碗”。碗內光澤如同浩瀚星空,可謂一絕。

  三年前一個普通紋路的建盞幾千元就能買得到,如今身價卻以每年十倍,甚至幾十倍的速度遞增。“建陽的窯址屬於國內八大窯系之一,此前一直沒有受到重視。據稱,前幾年到建陽水吉時山上隨時可以挖到當年被當成次品丟棄的建盞,如今好東西越來越少。去年底當地政府將窯址附近監管起來,不再讓村民隨便挖掘建盞。與此同時,就在2015年1月份,廣州、上海兩地剛剛成立了建盞協會,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極品藏家帶來了不少上乘貨,身價幾百萬的都屬於普通的。作為福建省自己的著名窯口,福建當地藏家對此開始熱衷也屬情理之中。

 

  據了解,目前泉州收藏界最多的個人建盞藏品多達上千個,這些藏品是如何被傳播的呢?當時人們燒製精品建盞的成功率只有20%,很多器型完整,可是釉面稍有不妥的都被當成次品丟棄,因此傳世的80%以上都是次品,真正的精品則是一些古墓中出土的,只有極少數是在海外市場被流傳下來。可是古墓由於較為潮濕,且有古人使用過的痕跡,杯中的花紋色澤也會發生一些變化,鮮有很好的色澤。

 

  與其他古窯口相比,建陽黑瓷窯的產量是較少的,由於此前長期未受到重視,與現有的幾大名窯古瓷器相比,建盞如今還處於銷售低價位。幾千元一個的建盞並不少見,因此也就有了朋友間聚會,直接拿著宋代的茶碗喝茶的情景。“這就是茶器與其他古董最不同的地方。”其他古董瓷品主要用於觀賞性,而包括明清盛行的紫砂壺和宋代建盞卻極具使用性,所以人們對於這些古代茶器的重視度也大多放在他們的器型上。市面上價格較高的也都是器型較美的建盞,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個斗笠型建盞舉例說,這個是他2013年底收到的,當時價格就要好幾萬元,原因就在於其微妙的造型上。茶碗講究要穩,可是這個斗笠款器型底部卻十分小,尺寸剛好穩穩托住茶杯,恰到好處的造型十分討喜。“這個是我的寶貝,千金不換。”他說,玩建盞的玩家大多喜歡喝茶,泉州收藏建盞的也並不只是為了後期的升值預期,更多時候是因為可以在使用、把玩中收穫與古早愛茶人對話的喜悅。

  建窯重燃窯火燒製新建盞

  建陽窯口興於宋代之後便沒落了,窯口停制建盞長達七百八年。2010年之後,由於市面上收藏建盞的越來越多,憑藉當地優質的黑陶土,越來越多的人重開窯口,再度開始燒製黑瓷茶具。不過如今大多采用電力燒製,溫度升溫快,茶具受熱均勻,器型上除了個別全國名家採用手拉坯之外,很多批量生產的還是以模具燒製為主,形態上十分呆板。據了解,當地目前已經有200來家企業重新燒製黑瓷建盞。

  普通的新制建盞茶杯一個不過幾十元,不過如果出自名家之手也如同紫砂壺般需要好幾千元。另據了解,受到如今建盞熱潮的影響,民間也有不少人依舊仿舊,以新燒製的舊款建盞來充當古董。不過由於該品類剛剛進入人們的視線,還是較容易辨認真偽的。首先就是看其盞底,真正的老物件,底部銹化十分明顯。其次是盞口處,古早掛釉時是拎著底部由盞口處開始掛釉,由於一條窯口長達百餘米,用柴火燒製時溫度上升緩慢,釉液會從盞口緩慢地向下流動,因此盞口處會呈現漸變式的陶土色,如果是新燒製的建盞,因為窯內溫度升得很快,盞口處的陶土色圈呈現得較為規整。剛剛提到,目前市面上較為常見的古代建盞次品居多,即使是器型完整,也會存在掛釉不均,體態稍偏等毛病,如果剛入門的藏家一旦看到各方面都相當完整的建盞時,千萬要萬分謹慎。

  讓縫補宋代茶碗入尋常家

 由於窯口受到監管,市面上的宋代建盞也越來越少,會珍惜每個建盞,哪怕是殘缺的。古董修繕早有先例,可是面對具有使用特性的建盞時,真正的修繕高手不但注重與原有器型的契合度,更多時候還要考慮到入口的健康性。

  “修補一個建盞一般需要花費一個月時間。而一些較有價值,稍有殘缺的建盞則需要經過六道程序才能其使洗盡鉛華,煥發新生。首先便是清潔整理,因為歷經千年,很多建盞身上都有土塊覆蓋。需要先將其放在水中浸泡,令土塊等依附其上的雜質鬆軟,然後再小心地將其割除下來,還其本來面目。第二便是補漆土,尋找最接近建盞本身顏色的漆土修補。第三是乾燥過程,如遇冬季陰冷天,這個過程要持續半個月時間。第四個步驟是打磨,將修補過的地方細細打磨。第五是上色,以純天然的顏料為修補的地方上色。最後一道程序便是燙洗,要將其放在冷水中加熱煮透二次以上,觀其顏色各方面的變化,確保其完整性。“畢竟是入口的東西,來不得半點馬虎。”

  在提及為何樂於使用宋代建盞喝茶時,因為其含鐵性較高,一般有10%的鐵含量。磁鐵可吸附在底部,沖泡茶葉時,其磁性更是可以起到軟化水質的作用,對人體也有補鐵建身的功效。

arrow
arrow

    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