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版位
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茶人開始認識、收藏、迷戀日本茶道具老鐵壺。擁有一把老鐵壺不僅可以怡情養生,更是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一種方式。老鐵壺這種寧靜淡泊的氣質,很有返璞歸真的意味,閒暇之餘,坐在窗邊靜靜品茗,提起一把饒有年頭的老鐵壺,看著水柱由壺嘴自上而下傾入紫砂壺中,愛茶隨著水花旋轉浮起,濃郁的茶香撲面而來,備感溫暖,靈靜,安逸,禪定……歡迎交流指教靜德堂古美術0932062973 陳先生

目前分類:茶道文化 (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DSC_0031.JPG  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DSC_0235.jpg     DSC_0215.jpg

普洱茶轉化的因素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07 Fri 2014 16:13
  • 茶經

DSC_0871.jpg  DSC_0020.jpg  

茶經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六大茶山  

清乾隆進士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載,“普茶名重於天下,出普洱所屬六茶山,一曰攸樂、二日革登、三曰倚邦、四日莽枝、五日蠻磚、六日慢撒,周八百里。這“周八百里”不僅指茶山的面積,而且也表明“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。西面是攸樂茶山,中間是革登、莽枝、倚邦、蠻磚茶山,東面是慢撒茶山。明隆慶四年(公元1570年),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,“六大茶山”為一個版納——“茶山版納”。這是為適應茶葉,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。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清朝至皇太極入主中原及多爾袞攝政以來,雖仍沿舊明之制,但法規尤為嚴密,且又興「文字獄」,文人精力與思想遂而受挫,已無心吟詠「茶」了,再加上經鴉片、英、法、甲午諸役後,民心士氣危弱,民族自尊心也大損,茶飲也為洋水所沖淡了。
民間飲茶的風氣大不如前,坊間幾無所見有關茶的書冊,文人談及茶事者亦較少,而達官貴人往來間,竟有「端茶送客」的陋規,這和以前「客來烹茶」、「以茶待客」的情,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。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_0026.JPG  

明代,茶的形狀已漸由團茶變成散茶,於唐宋飲茶的準則也做了增補或刪除。由原來的煮茶改為泡茶,程序也因而縮減,同時也發明了「炒菁法」,在未發明炒菁法之前,茶葉是採「自然醱酵」,在炒菁法發明後才開始有了綠茶及紅茶的製造。不過當時除了使用「泡茶」的方法,乃沿襲著「煮茶」法,只是在器具及過程上較為簡化罷了,就正如我們現代又比明代較為簡化一樣。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元朝對於茶文化最大的貢獻,應是將茶推廣到四大汗國的領域,北達俄國,西抵波斯及地中海以東之地。
雖史料無元朝茶事擴展的記載,但元人本為蒙古遊牧民族,唐朝以茶安撫,對茶應有份好感,只是沒那份品茗的風雅罷了,隨著領域的擴展,而將生活必須的茶發揚於外,並非不可能。而民間品茶之風,或可由元曲中「坐燒丹忘記春秋 ..... 淡飯一杯茶去。」略見避世隱居的寄情山水之趣,與茶、飯並列的普遍。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_0017.JPG  

宋人飲茶,基本上仍依循唐朝的準則,又從高雅的享受更發揚光大,這與宋代理學的清談也有關係,於是士大夫爭相講求茶品、火候、煮法及飲效等,並已經不再茶中添煮薄荷、茱萸、橘皮等物了。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- 唐代飲茶的風氣已頗盛行,不僅貴族們喜愛啜飲,民間飲茶之風也大為流行。當時陽羨唐貢山所產的「貢茶」,是皇室喜愛的珍品,產量不多,非常名貴,那時陽羨茶得在清明前送到長安,做好的茶,即快馬加鞭,日夜奔行數千里,到朝廷必先薦宗廟後賜重臣,以茶開清明大宴,茶的身價由此可知。因受到宮廷的重視,才由官府培植茶樹。於是茶樹由野生而成農物栽種。接著民間再種植,因此有了「茶稅」的出現。

「上有所好,下必有甚焉者。」由於上位者的喜愛與重視,民間亦群起效尤,於是飲茶蔚為風尚,尤其是各大都市到處可見茶肆,茶經有云﹕「...謝安、左思之徒,似皆茶飲,是以與時俱廣,浸於世俗,至國朝而盛,兩荊州、渝洲諸地,已為每家必飲之物。」這是描寫茶飲盛行的情況。又封洛見聞記載﹕「開元中泰山有降魔大師,與禪教學禪,務於不寐,又不夕食,皆許其飲茶,人自依挾,到處煮飲,從此轉相仿傚,遂成風俗。」由這兩段記載,亦可為茶飲風行的佐證。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至魯之周公旦而有名」,從其各種別名看來,當時仍以葯用為主,直至漢代才有從葯用轉變為飲用的文獻記載﹔趙飛燕別傳有云﹕「姜后見帝,賜座命進茶左右奏云﹕向侍帝不僅,不合啜此茶。」由此可見茶已是漢窒的飲料,且不是任何人隨便可飲到的。據王褒所以寫「僮約」一文中記載,知當時的社會有「客來烹茶」的習慣,但這種風氣並未相當流氣行,這也許是因為野生的茶樹相當難得,產量又少的緣故,所以一般庶民很少能享受茶飲,而只限於富家或皇室,因此在漢代飲茶還是相當「貴族化」。又據三國志吳志的韋曜傳所載﹕「孫皓飲臣酒,率以七升為限,曜飲不過二升,或為裁減,或賜茶茗以當酒。」由這段文字,我們可得到兩點啟示﹕一是當時上層社會飲茶風氣甚盛,二是在三國時代已有以茶代酒的風尚。

世說新語記載﹕「王濛好茶,人至輒飲之,士大夫輒以為苦,每欲侯濛,必云﹕『今日有水厄』。」由這裡可知道在南朝時代已有好茶成癖的人士了。 由魏晉南北朝 ( 公元三世紀起 ) 到唐代 ( 公元七世紀起 ) 是茶飲的「轉變期」,這可能是因為茶樹的發現愈來愈多,製茶技術愈來愈進步,尤其唐朝更是由貴族化漸納入民俗的時代,因此飲茶的風氣才逐漸的普遍流傳開來。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追溯中國人飲茶的源流,若依文獻來推敲,可上溯至西元前二千七百三十七年中古時代的神農氏,陸羽的茶經有云﹕「茶之為飲,發于神農氏,聞於魯周公...」...

文章標籤

靜德堂茶道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